落實高品質之教學創新

亮點成果

為甚麼我們要追求教學創新:一個教育者的嘔歌,教務長的話

政大一百年的想像與實踐:從教學的改變開始

當人工智慧日益滲入人類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就意味著各種可程式化(programmable)的工作將全部消失,人類剩下的角色就是「創造力與創意」。學生必須學會人工智慧所使用的語言,發揮創造力與創意,找到與人工智慧合作的機會,否則就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工智慧經濟時代下的「新文盲」,造成學用落差或低度就業,甚而成為社會的低所得人口,進一步擴大社會的所得不均。而要發展「創造力與創意」,學生必先有足夠的學習熱情,去進行「多元、跨領域」的學習,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學校亦須有一套「學生學習成效回饋系統」,適度地調整培育之目標與方式,適當控制「落差」。與此同時,教學社群亦須有相對應之發展,故用心、創新的方式經營教學社群,讓教師及助教透過參與社群,獲得專業成長,再進一步帶入教學當中,與學生教學相長。因此,「培養自主學習與跨域整合力」、「重然學習熱情」、「建立學習成效回饋系統」、「創新經營教學社群」即為政大「落實高品質之教學創新」的大主軸。

圖一:校務發展對「教學創新」思維的整體框架

 

主軸一、培養自主學習與跨域整合力

圖二(a):以培養「跨域力」、「自主學習」導向的教學創新系統

 

圖二(b):以培養「跨域力」、「自主學習」導向的教學創新系統

策略:

  1. 通識課程專業化:藉由書院及通識課程,發展出「博雅教育模式」以回應社會對跨領域人才的需求。
    方案:
    1. 通識課程增強學生中、英文「敘事表達」能力
    2. 資訊通識提供足夠的資訊通識課程增強學生「程式設計」的能力、擴大開設多元化的程式設計通識課程:包含「進階資訊領域通識課程」、「不同專業領域之主題課程」🎯
    3. 書院教育(P4計畫):完善新生書院、推行「多元自主學習計畫、發展「自主多元微學程模組」🎯
    4. 利用「創意實驗室」,發展主題書院
    5. 教學精進實驗計畫
    6. 通識課程改造計畫
    7. 實驗學院-「世界未來人才實驗教育計畫」🎯
    8. 賦有人文導向,具本校特色的STEAM課程🎯
    9. 鼓勵教師參與跨校通識課程規劃,增進教師在STEAM上之校際合作交流🎯
    10. 研議認定跨校通識課程學分相關配套措施
    11. 開設在地創生型通識課程(如:生活未來式-綠色建築與智慧生態社區VR與GIS於生態旅遊的應用
  2. 專業課程精進化:鬆綁法規、多元開課
    方案:
    1. 鬆綁法規、形成金字塔開課結構:以「低門檻、高標準」為設計原則,各學院增加基礎課程、專業領域入門課程、專業基礎整合課程,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
    2. 鬆綁法規、增加學生修習雙主修及輔系機會
    3. 研議廣納多元課程學分採計方式
    1. 建置學生自主學習微學分機制
    2. 推動「15+3」週彈性授課方案
    3. 實行以學院為開課單位,強化跨領域整合功能:開設大型跨領域專業課程
    4. 教學精進實驗計畫
  3. 建置跨領域學院:達成「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知識統整」、「沒有藩籬」的大學校園理想
    方案:
    1. 創新創業學院
    2. 人文創新數位學院
  4. 校際合作🎯
    方案:
    1. 三校合作(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2. 加入台聯大系統

 

主軸二、數位政大:重燃學習熱情—用科技贏回學生注意力、師生共築數位知識城

圖三:教學環境的數位轉型藍圖

 

圖四:數位轉型下的韌性政大

策略:

  1. 建置高效能的數位教學環境
    方案:
    1. 建構「智慧學習空間」及「智慧即時回饋系統」
    2. 建置創客空間與智慧教室
    3. 建置與推廣「政大雲」:遠距辦公支持系統
    4. 成立「人工智慧跨域研究中心
    5. 擴增實境圖書服務系統
    6. 建置政大學術集成平臺,並將資料同步推播至ORCID官方網站
    7. 統整6大人文與社會科學特色資料庫
      中華民國政府官職資料庫」、
      臺灣政治與社會發展海外史料資料庫」、
      羅家倫文庫史料數位化典藏」、
      我樂多齋:鄭世璠文庫日治時期藝文刊物」、
      「俄文剪報資料庫 - 
      兩大機關報下的蘇聯:《消息報》與《真理報》」、
      政大博碩士論文全文影像系統
  2. 串流數位課程與教學資訊
    方案:
    1. 發展具「數位人文素養」之跨域磨課師課程
    2. 與台聯大合作,整合具STEAM特色之數位線上課程
    1. 典藏大師講座
    1. 發展開放式課程擴大政大數位知識城開放範圍
    1. 政大E享學集成網
    2. 繪製學習地圖與學分認證機制
    3. 提供學生「資源示意圖」
    4. 整合圖書館檢索查詢系統
    5. 研發「輕鬆點,教學評量人工智慧平臺
  3. 活化教學與教學媒體融入課堂
    方案:
    1. 多人同步線上教學工具推廣:U-平台
    2. 數位教學平台
    3. 教學即時回饋系統
    4. 問題導向專題之合作學習平台
    5. 利用互動教學系統的教育大數據分析
    6. 沉浸式學習
    7. 高賦能的數位教學工作坊 🎯
  4. 成立教師教學成長社群
    如:社會參與和行動導向社群、教學媒體融入教學社群、教學策略創新社群、評量策略創新社群、跨領域教師教學成長社群

圖五:教學發展中心教師教學成長社群

     

主軸三、建立學習成效回饋系統

圖六:人才培育與學生學習成效回饋系統

 

 

圖七: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務研究規劃

 

策略:

  1. 建立完整學習成效檢核問卷與資料庫
    方案:
    1. 學生「博雅核心能力」調查
    2. 學生「學習投入」調查
    3. 學生入學前端資料
    4. 碩博士教學獎助生培訓及長期追蹤
      1.  
      2. 圖八:教學獎助生問卷發展架構圖
      3.  
    5. 強化學習成效研究團隊
    6. 商學院學習成效確保規劃
       
  2. 建立全人系統(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與學習成效檢核機制)
    方案:
    1. 新生自我探索及性業探索機制
    2. 職涯發展與實習/志工平臺
    3. 創新創業學院創新育成中心
    4. 畢業生流向調查
    5. 終身學習:政大公企中心

 

主軸四、創新經營教學社群

策略:

  1. 銜接108課綱素養導向的教師成長計畫
    方案:
    1. 舉辦「同理心發芽」工作坊
    2. 舉辦「課綱細工」工作坊
    3. 教學實驗沙盒計畫
  2. 持續「新進教師支持系統」之運行
    方案:
    1. 成立跨領域教師教學成長社群:共學計畫
    2. 媒合政大附中教師,協助銜接並掌握108課綱精神之課程設計及學習反饋
    3. 舉辦新進教師研習營
    4. 編纂新進教師手冊
    5. 推行「薪傳教師制度」本校兼任特聘教師遴選聘任辦法
  3. 延續並創新教學助理的培育、追蹤與職涯輔導
    方案:
    1. 更新並強化教學助理培訓內容
    2. 舉辦「教學助理培力自學工作坊」
    3. 實行「跨領域助教觀察學習活動」
    4. 建置「教學團隊機制」,促進教學助理之分工、合作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