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人才培育】外語學院以多語學習資源網站、科技應用,深化文化理解與語言研究

外國語文學院(簡稱外語學院)112年度的推動目標包括(一)世界文化櫥窗、(二)網路外語學習、(三)跨語種學習者語料庫、(四)探索科技與人文、(五)英語、華語與臺語童謠的口語藝術、(六)南島語語言資源建置、及(七)語言科技與數位教學。

首先,在「世界文化櫥窗」方面,涵蓋了多國文化研究成果,包括:深入探討法國的文化特徵、俄羅斯人的社會心理、韓國校園暴力與權力結構、捷克的物質文化與節日儀式、遜尼伊斯蘭的聖訓傳統、勃朗締家族的歐陸文學影響、日本飲食文化與社會價值、泰國語言中的禮貌表達及越南的歷史與文化遺產介紹。各國研究不僅提供了不同文化的深刻見解,還透過文獻、專家訪談及案例分析,為未來相關議題的深入探討奠定了基礎,更進一步促進跨文化理解與各國文化多樣性的欣賞,推動臺灣與國際的接軌與交流。

其次,在「網路外語學習」方面,建置包含土耳其語、日語、俄語及阿拉伯語的學習資源網站,並結合多媒體教材與課堂教學,透過Moodle平台即時掌握學生理解程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此外,隨著AI時代來臨,授課教師也引導學生如何使用ChatGPT輔助外語寫作,特別針對各種外語寫作上的不同需求,包括寫作風格、主題內容、文體、篇幅等方面。這不僅有助於學生提升寫作品質、學習新詞彙與結構,同時也提醒學生在使用這一人工智慧工具時應注意的限制、可能遭遇的問題,以及需要保持的正確心態。而教師也嘗試使用ChatGPT批改作業,顯著縮短批改時間,但未來仍需解決AI工具在語意理解上的侷限性。

第三,在「跨語種學習者語料庫」方面,外語學院持續擴充學習者語料庫資料,收集華語、俄語及捷克語學習者的口說與書寫語料,並完成語料轉寫、歸檔、上傳至語料庫。除此之外,也開發偏誤分類及標註功能,並邀請對語料庫或語言學有興趣的學生共同協助處理語料收集、轉寫、建檔、偏誤標註及平台維護等,以培養語言研究分析及語料庫學習應用的能力。

第四,在「探索科技與人文」方面,於課程帶入思辨性科技議題,探討了如ChatGPT、基因編輯、演算法黑箱、如何辨識假訊息等科技議題,訓練學生從人文視角批判、辯論、闡述自我觀點。另也透過科技數位化外語臺灣史料,重新檢視早期臺灣的人文薈萃,並建置「外語臺灣史料文獻資料庫」。112年度,成功蒐集了69筆德語文獻資料、39筆韓語資料、11筆俄語資料。

第五,在「英語、華語與臺語童謠的口語藝術」方面,陸續整理英語、華語和臺語兒童唸謠的相關語料,包含書籍、網路材料及視聽檔案。藉助於錄音、攝影觀察臺灣人練習念誦三個語言的童謠,統整歸納後建構資料庫。並訓練學生嘗試模仿兒童心理,自我創作童謠詞曲,收集到不錯的回饋。最後,透過童謠探討重音計時語言的節奏特色,使學生充分了解其與音節計時語言之差異,尤其華語童謠經常反映當時政治背景,基於兒童的聽覺認知與口音差異,使得童謠流傳的內容出現改變,從而理解口音的形成及影響。

第六,在「南島語語言資源建置計畫」方面,將現有的臺灣南島語(Austronesian Languages)資源跨語言翻譯及整合,以針對語言學研究和文化保護方面提供一個能夠整合多種南島語言資源的平台。這將有助於語言學家、研究者和學者更容易地訪問、比較和分析各種南島語言(包括馬來語、印尼語、及臺灣南島布農語)的資料。

最後,則是「語言科技與數位教學」方面,「語言科技」採以實驗標準化擷取泰語、印尼語及越南語的聲紋,使用Hybrid-DNN-HMM等深層機器訓練,再依參數測量語音距離依存度與最佳概率分布。相關成果已作為撰寫國際期刊的執行結果;「數位教學研究」則屬於應用之創新改變,以付費行動版之ChatGPT4最新語音人機互動界面,訓練學生提供精準之提問詞,並對比ChatGPT所有不同之答案,以評分信度搭配心理語言學理論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