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民族學博物館以「Museums for Education」為核心理念,呼應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倡議的「博物館致力於教育與研究」精神,致力推動「大學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社區博物館」三方連結,實踐教育平權與社會責任。透過合作民族誌的方式,使部落與社群以「共作」(co-curation)參與策展、田野、教學與研究,開展兼具人文深度與社會行動力的博物館實踐。
為深化館藏與社群的連結,民族學系師生以館藏魯凱神山部落主柱為起點,持續展開實地訪談與歷史資料研究,並前往屏東霧臺鄉拜訪霧臺魯凱文物館、鄉公所、傳統領袖與在地學校,共同討論大學博物館與部落研究員合作的方向。此行不僅促進雙方對藏品文化脈絡與保存智慧的理解,也開啟本校與部落在「共作」與「文化再現」上的新夥伴關係。
同時,博物館亦積極打造師生與社會對話的平台。由博物館學分學程學生籌辦的「博物館實習工作坊」,邀請實習生分享博物館第一線經驗,吸引校內外 65 位學員參與,讓更多青年了解博物館專業運作與文化推廣的實踐面貌。又與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共同舉辦「作為多元文化論壇的原住民博物館」工作坊,聚焦「共作」理念,邀請順益博物館團隊分享三十年推動原住民策展的經驗,並由政大學生擔任青年策展人,帶領「賽夏小巨人工坊」以手作體驗連結原住民文化,促進跨館合作與多元文化交流。
除深化在地連結外,計畫團隊也持續拓展國際合作視野。民族學系陳乃華教授與陳怡萱教授前往帛琉進行田野調查、拜訪帛琉國家博物館,為未來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及展開文化交流奠定基礎,逐步建立跨國博物館合作網絡。此外,計畫團隊亦積極舉辦系列講座與工作坊,如「大學博物館與社會實踐計畫」、「人人亞博」、「社會運動與博物館實踐:從《樂生劫運2.0》出發」、「出發!阿爾泰山!循著泛音前進的蒙古之旅」、「博物館策展的方法學:談談怎麼再現歷史現場與共筆歷史記憶」專題講座,以及「倡議中,請加入」工作坊等,邀集國內外學者與專業策展人共同探討與分享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與社會影響力。
透過實地共作、跨館協力與國際交流,本校民族學博物館逐步落實以教育為本的文化實踐,展現大學博物館作為社會對話平台的角色,推動知識共享、文化共創與教育平權的永續願景。
- 相關活動新聞:
-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X 政大民族工作坊──博物館作為多元文化論壇(2025-05-24)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FAbHG4Nmo/ - 許傑博士暢談「人人亞博」理念 啟發博物館收藏與教育新思維(2025-10-09)
https://www.nccu.edu.tw/p/406-1000-20752,r17.php?Lang=zh-tw
-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X 政大民族工作坊──博物館作為多元文化論壇(2025-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