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事務學院致力於國際事務領域的深入探索與發展,研究範疇涵蓋外交政策、國際關係、戰略與安全、地區研究以及全球治理等。此外,亦關注新興議題如永續發展目標(SDGs)、跨文化交流與區域整合等多元議題。透過跨文化的學術研究與交流、社會實踐與產學合作等,深化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也連結在地與全球,為全球挑戰提供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培育具國際視野與專業能力的人才。
112年度,外交系積極結合在外交領域的長期研究專長與對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關注,透過舉辦20場的講座、論壇,邀請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印度、澳洲、國內各校等專家學者及美國資深教授,就區域研究、僑民政策、各項外交政策及國際經貿發展議題等面向進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當前世界各地所發生的議題及如何面對多變的情勢。
東亞研究所以「面臨『新時代』下的研究典範轉移:各地『中國研究』的進展與調適」為題,舉辦了共22場的系列演講與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若干學者深耕中國大陸相關研究領域之學者,進行公開的系列演講或專題演講,依其專業主題並且介紹各自國家中國研究的當前現狀,以及面臨挑戰和因應之策。除此之外,東亞所亦舉辦了學術研討會,邀集國內學者,針對中共黨政、社會、經濟、外交、兩岸關係,以及黨史與意識形態等領域的台灣當代中國研究,各自如何因應所謂的中共「新時代」,進行學術發表和討論。俄研所
而日本學程則致力於發展學校優勢,以達成政大國際化為目標,持續推進計畫進程。學程邀請同學在國際學術交流場合自行發想題目並以外語進行交流與報告,以協助學生鍛就高水準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在清楚傳達在地經驗時也能精準吸收國際經驗。此外,日本學程不僅注重台日間的交流,更將業已成為國際共識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納入視野,以期國際化不僅停留在學生個人之國際素質提升,更進一步扣連到學程整體對於善盡社會責任的意識。另一方面,學程亦嘗試誘發學生對於跨域學習的想像,透過邀請具「地域社會學」專長的茨城大學星純子老師擔任客座教授,使同學們思考連結自身研究專長與社區營造的可能性,進一步催化跨域學習所帶來的創新量能。除前述教學及活動成果以外,日本學程亦善盡社會責任,致力於串接在地與全球知識。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成為主要國際共識下,學程以SDG 11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及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為目標,推動計畫時除動員學生對日本研究的熱忱與關心,更督促師生發揮社會科學領域之專長,連結在地與全球知識以期貢獻台日社會,共同發想國際社會實現永續城鄉的可能途徑。
最後則是歐盟學程,以政大特有國際事務優勢,重視學生產學發展,並在教學精進的基礎上善盡社會責任,結合政大五項特色目標-發展學校優勢、教學創新精進、提高高教公共性、善盡社會責任以及產學合作連結。學程人員一方面於本次歐洲學術交流中與法國第二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另一方面也與法國在台協會合作於11月10在228己念公園舉辦思辯之夜,希望透過此活動為台灣社會帶來不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