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文化元宇宙研究中心,致力於結合數位技術與華人文化研究,以元宇宙數位策展為核心 ,發展創新且更有效的華人文化,數位人文研究及文化傳播模式,提升華人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在華人文化面向的研究主軸包括「華人歷史記憶」、「華人宗教實踐」及「華人大眾文化」,並聚焦於從「庶民」的行為經驗和視角來探究臺灣為主體之「多元族群」和「文化脈絡」下所傳承、在地化生根,融合多元族群後演化,以及華人移居到世界各地後,在不同地區與當地族群融合後,歷經在地化,並透過互動、交流、競合,以及在「互動性」、「跨域性」、「蛻變性」的概念下產生的「新華人文化」內涵。為了進行上述三個華人文化內涵的研究,中心以可轉化為數位內容,並進行數位敘事轉譯,進而透過元宇宙數位策展 (digital curation)呈現華人文化內涵的研究為主。此外,也發展元宇宙數位策展之數位治理規範與虛擬數位經濟之驅動力,產生元宇宙數位策展與觀展者互動之下有序且不斷優化的虛實整合元宇宙數位策展生態系統正向循環,成為全世界華人文化研究最主要的虛實整合元宇宙數位策展生態系統環境,並據此發展創新的華人文化數位人文研究及文化傳播模式,以突破傳統人文領域研究的瓶頸,並深化華人文化對於全世界的影響力,使得臺灣為主體發展的「新華人文化」受到全球華人的普遍關注與認同,並成為華人文化發展的主流,也讓臺灣成為全球華人文化孕育的最重要基地。
112年,華人文化元宇宙研究中心在各面向之重要成果摘要說明如下:
人才培育及延攬
- 培育專職碩士級及博士級研究人員數達5人。
- 延攬國外研究人員及研究生數達10人。
學術研究貢獻
- 發表論文篇數達98篇(期刊論文53篇、研討會論文45篇),達平均每位研究人員論文發表3.16篇,其中TSSCI期刊論文篇數共8篇(一級2篇,二級6篇)、THCI(二級)期刊論文篇數共2篇、SSCI或SCI期刊論文篇數共19篇、AHCI 期刊論文篇數共3篇、ESCI期刊論文篇數共5篇、中文專書3本(含自著及編著)、中英文專書章節18篇。
- 論文被引用次數達1635次;論文發表於影響係數前25%之西文期刊比例達62.96%;國際合作論文發表篇數達8篇。
國際鏈結
- 標竿中心及國外高階研發人才或學者至中心交流人數達25人。
- 成員擔任國際性會議講者、國際期刊編輯、學協會委員等人數達17人,其比例達全部研究人員的54.84%。
- 標竿中心及外國學研單位共同進行研究合作案件數達5件,其與標竿中心及外國學研單位共同進行研究合作案佔整體研究合作案比率達71.42%。
產學合作
- 國內外產學合作件數4件。
- 中心於參加「北港武德宮第四屆財神信仰學術論壇」期間,積極爭取跟北港武德宮合作,將該宮之扶鸞文化進行元宇宙數位策展,初步獲得正面回應,將於113年度持續努力達成合作目標。
社會連結
- 參與地方政府、社區或中小學培力活動件數達11件,中心成員參與地方政府、社區或中小學培力活動比率達35.48%。
- 中心陳志銘主任接受國家檔案管理局委託研究,於112年度完成「電子檔案徵集機制與作業委託研究案」,協助該局規劃具有社會記憶徵集功能之數位平台。
- 華人文化元宇宙研究中心官網:https://www.ccmtw.nc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