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X實驗學院」自我定位成「微型實驗大學」與「第零個學院」,營造跨域、合作、共生的關係與詩意棲居的學習場域。112年,X實驗學院籌備處共推動八個實驗:組織創新、理念共構、美感行動、聯合課群、空間改造、章魚模式、質性評量與量化指標,以下為其亮點成果:
(一)以學術與社會關懷出發,引入多元思想與創新可能
由計畫中的八位老師分頭向外邀約各領域專家學者,期盼能有更多思想碰撞,作為他山之石,並持續拓展X實驗學院的觸角、拆除大學校園的圍牆。其中,學院與「臺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合辦論壇一場,另與其他單位合辦講座五場(包含性別、自主學期、翻轉教育等主題),以及活動五場:「《稻浪上的夢想家》政大特映會」、「第四屆直觀式歷程性繪畫專業訓練」、「SportX運動學程專題演講3場」。
(二)理念共構與美感視覺結構
X實驗學院是一個過程共創、資源共享、永遠處於演化中的共學生態系統。「X」與「實驗」是X實驗學院的雙核心。X代表未知,交會與相乘,為學院的核心召喚;陶養理論(theory of bildung)為學院的核心理念,實驗還不存在的學生不分系、還不存在的老師不分齡、還不存在的大學實驗教育與還不存在的大學學院制度。
▲ 圖為戶外裝置〈狐狸森林〉及其說明牌,文案傳達了X實驗學院擾動校園美學、進而影響校園文化的意圖。
(三)跨域的聯合課群與跨院結合
集結四位老師所開設的五門課(「多元文化教育」、「現象學方法:經驗與實作」、「大學社會責任PBL課程」、「創意與設計」、及「跨界專題-X計畫」),將修這五門課近百位同學打散,分四個梯次,每梯次六小時,於創意實驗室舉行「聯合開學營隊」,雖營隊結構相同,但因講師背景不同而能碰撞出不同火花與風格。另與傳院不分系和人創學程合開的選修課「創意與設計」合作,帶領修課學生走進改建前的社資樓,打掃環境、認識社資,展開駐地創作實驗,並於期末聯展時展出他們的作品。
章魚是軟體動物,象徵著柔韌與彈性。而X實驗學院想做的事,是如同章魚一般,用觸角連結各學院與各單位,一方面以「自主實踐學習生態系統」補足傳統教育不足,一方面則從各學院與各單位汲取養分,經由X實驗學院再轉運至各處。因此,學院拜會了各學院院長,並成功和文學院與多項學程與計畫結盟,共同發展課務籌備。
(四)社資樓空間改造計畫
如何將閒置數年的政大人文社會資料中心改造成為讓「未知、交會與相乘」發生的場域,經參考多項空間設計與運作模式,X實驗學院提出實作與駐地兩項做法。然而,無論實作或駐地,都需要實體空間,才能進行。因此,X實驗學院其中一項實驗,就是空間改造:把1970年代建置的「政大社會科學資料中心」改造成為 X Hostel 和 X Playground。有別於以往「改建完才開放使用」,計畫在大樓改建過程中即舉辦工作坊,邀請師生觀察一同認識舊建築、打造新建築,並動手整理空間與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