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多域性】111年以國際課程、佛教藝術演講、與工藝實作促進東南亞語言文化之學習

為因應近年來我國與東南亞各國在經濟、文化上的密切交流需求,並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外國語文學院遂整合校內東南亞語文師資及東南亞研究資源,於106學年度設立「東南亞語言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藉以培育國內長期以來所缺乏的東南亞語文專才。

 

111 年度學位學程邀請國際學者開設課程及舉辦東南亞系列活動,使學生深刻了解東南亞文化:

一、 東南亞語言文化教學及國際學術連結:

110 學年第 2 學期延續前一學期,由美國北伊利諾大學東南亞中心陳英花(Tharaphi Than)副教授開設「初級緬甸語」及「現代緬甸:文化、歷史、宗教及政治」等兩門課程,以Google Meet 遠距教學方式進行,並配合使用本校moodle平台,使修課學生得以更有彈性地複習課程內容。

111 學年第 1 學期自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漢喃研究院邀請范文俊(Pham Van Tuan)研究員至本校擔任客座副教授,並開設「越南文化史」、「越南佛教與一行禪師」等兩門課程。范老師深厚的漢學知識及對於越南文化、宗教之深入研究,在此二門課程中,除了帶給修課學生對於越南精神文明的深刻了解,亦串聯起臺灣及越南文化底蘊中的共同基礎。范老師除在東南亞語文學程任教外,亦參與本校韓文系「臺、韓、越跨學科的漢學研究」工作坊、國立臺灣大學「喃字–越南歷史「脫漢」的角度」演講、國立中正大學「銘刻中的越南社會」學術座談會等活動,促成國際學術連結及交流。

二、 辦理「漢傳與南傳佛教藝術」系列演講:

共計辦理 10 場演講,自印度佛教石窟藝術開始談起,延伸至漢傳佛教地區(中國、日本、越南、臺灣)及南傳佛教地區(緬甸、泰國、柬埔寨、印尼)之佛教藝術風格流變,對於各地獨特的文化融合及審美觀做了脈絡性的梳理。系列演講因應疫情,自第 3 場起即改為線上辦理,突破空間限制,也使更多校外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人士得隨時參與,合計參與達 723 人次。

三、 辦理「東南亞表演藝術工作坊」:

共計辦理 17 場次。主要分為表演藝術及工藝實作兩部分,提供校內外人士參與,其中部分場次配合東南亞語文學程與臺北藝術大學合作之跨校通識課程「東南亞藝術與社會巡禮」辦理。

在表演藝術方面,含括泰國、印尼、越南三國之音樂、舞蹈體驗及實作,尤其泰國方面,邀請Jirayuth Panomrak 等三位泰國宮廷舞蹈-倥舞藝術家,從基礎開始指導學員各項基本動作及舞姿,提供難得的精緻文化體驗。工藝實作方面,為利學員了解泛東南亞區域的工藝形式,因此舉辦臺灣藍染、藺草編織等工作坊與印尼蠟染、泰國草編進行比較及對照。全系列工作坊合計參與達 659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