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國際影響】《國際拔尖計畫成果》褪色的台灣奇蹟:千禧世代的危機和挑戰

計畫團隊邀請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John Ahlquist教授於11月6日訪臺演說,主題為「Polariz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I)」,Ahlquist教授以美國社會的兩極化為題帶來一系列演講,第一場演講先介紹美國政治制度的沿革,說明美國總統與參眾兩議院不同的投票機制與此機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其影響。11月8日Ahlquist教授接續說明美國的選舉機制至今反而造成民眾參與的不便,加上議員需要仰賴大財團和社會高階分子的政治獻金,造成社會菁英分子對政局影響力大增,也間接型塑了美國兩極化的社會等相關議題。

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John Ahlquist教授進行訪臺演講。照片提供:計畫團隊。

 

美國西北大學Aaron Shaw教授接受計畫團隊邀請,於11月13日訪臺進行演講,主題為「Inequalities in online participation (I)」。Shaw教授分析網路未完全普及的原因,經過調查資料得到高所得區的網路使用率的成長明顯的高過於其他地區,並且指出即使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維基百科,但只有8%的受調者有編輯過相關資訊,Shaw教授推測可能的變因包括:受調者的教育程度、網路使用技能、家庭背景,甚至是收入和種族。Shaw教授於11月15日進行同主題的第二場演講,針對線上參與不平等提出三要點,第一點是數位烏托邦的理念對線上社群和平臺的創立有深遠的影響;第二點是線上參與不平等的成因,可能由於使用人的背景、教育程度、收入和網路技能造成每個人對網路的使用程度和影響力有差異;最後一點是網路參與不平等造成的多重後果,網路使用與線上公眾參與的門檻,使得有優勢的人在網路上有更大的影響力,反而加劇了不同族群之間的距離。

美國西北大學Aaron Shaw教授進行訪臺演講。照片提供:計畫團隊。

11月15日Aaron Shaw教授演講實況。照片提供:計畫團隊。

 

計畫團隊於11月29日邀請加拿大渥太華大學André Laliberté教授訪台演講,主題為「Justice for Caring: Towards an End to the Invisibility of Migrant Caregivers in Taiwan」。Dr. Laliberté以照護工作的定義來展開,以前都是由親屬(尤其是女性)來負擔這項子女的孝道與義務。接著闡述這項工作的難處和目前法律難以約束的死角,目前外籍勞工佔台灣總勞動人口5%,即使台灣社會高度倚賴這些移工,但是卻沒有任何政黨替他們發聲,因為這些移工沒有台灣公民權。最後指出未來能實現照護正義的機會:改變大家一定要在家照顧長者的孝道文化,發展更健全的老人福利制度與機構,開放移工成為台灣公民的機會。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André Laliberté教授進行演講。照片提供:計畫團隊。

現場與會來賓進行提問。照片提供:計畫團隊。